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活动
对“节庆文化”的几点探讨

来源:   作者: admin   日期:2016-11-17 17:16:16

                                        就以我区为例,中国杭

                                       

就以我区为例,中国杭州余杭竹笋节、塘栖“美食?枇杷节”、超山梅花节,每次节日人山人海,其他姑且不论,但对当地的消费总是起到带动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正是这一点导致其他地区也争相要举办节日,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节日扑面而来,甚至一些村也要“办节”。这种一窝蜂“办节”的现象导致各地节庆活动的内容重复,形式单调,根本就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可言,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这种节庆现象加以反思,加以探讨。

 

  各地政府的初衷是为了提振当地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是为百姓谋福祉,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做法却缺少前瞻性的理论规划指导,各个节庆的质量参差不一、良莠不齐。存在节庆活动过多、经费投入太大;建设内容重复,经济效益低下;形式创新不够,定位层次不高等问题。

 

  举办有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对于发展当地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不同的地区按照各地自身资源优势和人们的需求,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不仅是必须的,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市场需求的。正是由于节庆文化具有的重要作用,我们更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好,把这一资源合理利用,开发好的同时注意保护好。

 

  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我区节庆文化的发展作长期规划,对一批建设重复的节庆活动坚决叫停。节庆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各地的文化特色具有差异性,作为当地的稀缺性资源,在节庆活动中肯定要挖掘。缺少规划的节庆活动由于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原因对当地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往往不够,文化层次的定位也流于低俗。这样的节庆开发不仅对当地传统的文化不能很好的利用保护起来,还使原本的文化传统“精神内涵”产生了破坏。因此,政府应该拿出一定的魄力,对“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节庆活动叫停。此外,还可以将我区的“节庆文化”做一个具体的发展规划,作为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写入“十二五”规划当中。

 

  二、形成合力、整合资源,用市场营销的理念将我区几个优质的节庆活动包装形成品牌。一次好的节庆活动的举办对当地经济运行影响巨大,对当地的餐饮、旅游、购物、宾馆、交通、广告、通讯、娱乐等行业起着拉动性效应,能有效激活当地各行各业的消费需求增长 。能有效地提高举办地的开放度、知名度。为本地企业、商家与国内外客商的合作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商机。节庆活动能形成品牌的话,它的辐射效应就不会仅限于一地,能够吸引市内外、省内外,甚至全国各地和国际游客。旅游品牌的形成说明已经完成了由一个普通的地方性节庆活动向一项特色性旅游产品过渡的历程。在这一点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发展历程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三、将节庆活动由“官办”逐渐转入市场化运作。实事求是地讲,政府部门在一个节庆活动的策划、文化定位、文化挖掘、营销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红红火火搞三年,然后越办越不行。毕竟政府部门精力有限,资金有限,人力更没有这方面特长。而且由于节庆活动筹备时间长,所需调动部门、人员众多,不可避免对正常的日常行政办公有一定影响。节庆活动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这就决定了它必须走市场化的路子。在文化创意、市场定位、营销策划等一系列方面由懂市场的人去运作,政府在大方向上把好关、引导好,才能让节庆活动真正产业化、市场化。

 

  四、明确节庆活动的终极意义。节庆活动展示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和民间艺术,反映当地老百姓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最吸引人的就是内在的人文价值。我们通过节庆活动挖掘节庆文化,在弘扬这种文化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回报,用这个回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因此,我们要明确这样一点:节庆活动的终极目的不是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是通过现代的外在形式包装传统的精神文化,完善我们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承人文内涵,积极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举办各类节庆活动,非但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果,反而使节庆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化或者丧失,这是得不偿失的。


 

0
热门文章

居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www.jujiahous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